中小微企业融资难,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获取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难度大。加强信用体系建设,成为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题中之义。“长三角征信链”平台建设正是有的放矢的实践探索。近年来,金融领域不断创新优化服务,助力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实现更好发展。
——创新信贷产品,增强贷款可得性。
税务部门积极汇聚税收大数据,助力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;不少地方建立完善区域性征信平台、融资服务平台,搭建银企对接“高速路”;结合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,银行积极推广存货、应收账款、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,降低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……近年来,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,“信用变信贷”“知产变资产”等实践日益丰富。
【资料图】
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,综合运用经营信息、交易流水、征信信息、公共信用信息等多维度数据,积极研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,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。
——聚焦重点群体,扩大服务覆盖面。
“无贷户”融资难度往往更大,更需要精准施策。一些地方设立了线下首贷服务点,工作人员与企业经营者当面沟通,快速了解企业融资难点,针对性地提供“一站式”综合金融服务,破解“首贷难”;有的金融机构依托产业园区、行业协会等渠道,对相关中小微企业进行上门走访,了解“信贷空白”企业实际融资需求,提供贴心服务。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81.5万户,首贷户金额同比增长13.1%。
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获得更好支持。银行保险机构围绕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、专精特新发展需求,构建专业化服务机制,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力。对一些经营前景良好、暂时遇到困难的餐饮、文化、外贸领域中小微企业,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满足其合理金融需求。
——降低融资成本,助企业轻装上阵。
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、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。一季度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.38个百分点。
截至5月末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.1万亿元,较年初新增2.6万亿元,同比增长25.5%;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4035.1万户,同比增加408.3万户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7月07日 03 版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白酒新国标实施一个月后,不少酒企也纷纷推出适应新国标的光瓶酒新品。7月7日,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商超时注意到,光瓶酒货架上的产品包装
7月8日,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,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,较上年增长45 9%,较2019年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