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从江县积极发挥民营企业资源优势,依托村企共建、技能培训服务、公益帮扶等方式,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,构筑民营经济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、共建共享的新发展格局。
搭建村企共建平台,在“产业强”中孕育共富成果。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以“万企兴万村”活动为依托,指导民营企业搭建平台、整合资源、创新机制,将企业资金、项目、技术优势与乡村土地、劳动力资源有机结合,助推乡村产业发展。如,贵州创和服饰有限公司在丙妹镇尧等村建成了“创和・苗绣”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基地,采用“村集体+企业+绣娘”的经营模式,带动60余名群众就业,为村集体实现年效益7万余元。贵州兴创大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方式,在高增乡占里村发展林下淫羊藿种植1000亩,已带动村民实现增收43.8万元。
开展实用技能培训,在“村民富”中厚植人才沃土。坚持“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”理念,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大乡村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,为乡村振兴培养多样化实用人才,激活乡村造血功能。如,从江县卧松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非遗创作经验,开展手工艺技能培训、非遗传承人认定等,已成功孵化了3位非遗传承人,非遗技能培训覆盖1200余人,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手艺人。贵州侗生源侗医馆开展全县民族医药实用技能培训,采取“理论培训+现场互动+实地观摩+实际操作”的方式,对民族医药基础知识、针灸推拿、特色火疗、经络保健等知识进行培训,首期培训60余人,加强对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。
深挖民族文化资源,在“文化兴”中焕发乡村新机。从江县民族文化资源富集、底蕴深厚,各民营企业也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,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新模式,变文化资源为产业优势,推动文旅融合,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生机。如, 从江祖英刺绣有限公司致力于苗绣文化传承与发展,指导绣娘建手工基地,加强绣娘人才培训,开发文创产品,带动240余人就业,将苗绣产业推向市场,让非遗技艺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引擎。从江美德农业旅游服务中心建立云上粮仓“种子博物馆”,培训村民老种子保育、传统农耕、侗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技艺,将农事知识融入乡村深度游中,带动600多户村民参与,让农作物的种子、侗族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振兴路上茁壮成长。
参与“和美城乡”四大行动,在“乡村美”中打造宜居环境。自和美城乡“四大行动”开展以来,各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,通过环境提升改造、志愿服务、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参与“和美城乡”行动,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。如,浙江萧建建设集团从江分公司帮助西山镇陡寨村制定《陡寨村景观设计方案》,捐赠绿化苗木,发挥企业园林绿化技术优势,与陡寨村共建“醉”美县花三角梅文化景观,促进陡寨村人居环境风貌提升,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。湖南商会、从江县鑫杰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组建了32人的志愿服务队到高增乡占里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,帮助提升了乡村环境,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。(从江县委统战部 :林少丛)
白酒新国标实施一个月后,不少酒企也纷纷推出适应新国标的光瓶酒新品。7月7日,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各大商超时注意到,光瓶酒货架上的产品包装
7月8日,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,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,较上年增长45 9%,较2019年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X 关闭
X 关闭